招标投标制度的进展历程经过近 30 年的实践,我国招标投标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招标投标市场不断扩大。招标投标制度的进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探究初创期这一时期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979 年至 1991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招标投标作为一种竞争性市场交易方式,缺乏存在和进展所必需的经济体制条件。1980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提出对一些合适的工程建设项目可以试行招标、投标.随后,吉林省和深圳市于 1981 年开始工程招标投标试点。1982 年,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并按世界银行规定进行项目管理的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式的改革和进展.1983 年,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出台《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投标试行办法》。80 年代中期以后,根据党中央有关体制改革精神,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陆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明确,推行招标投标制度的体制性障碍有所缓解。这一阶段的招标投标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基本原则初步确立,但未能有效落实。受当时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认识的限制,招标投标的市场交易属性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招标工作大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主持,有的部门甚至规定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和标底编制,以及中标人的确定等重要事项,都必须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二是招标领域逐步扩大,但进展很不平衡.招标投标制度由最初的建筑行业,逐步扩大到铁路、公路、水运、水电、广电等专业工程;由最初的建筑安装项目,逐步扩大到勘察设计、工程设备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方面;由工程招标逐步扩大到机电设备、科研项目、土地出让、企业租赁和承包经营权转让。但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强制招标范围,不同行业之间招标投标活动开展很不平衡。三是相关规定涉及面广,但过于简略。在招标方式的选择上,大多没有规定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的适用范围和标准,在允许议标的情况下,招标很容易流于形式;在评标方面,缺乏基本的评标程序,也没有规定具体评标标准,在招标领导小组自由裁量权过大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择优选择的目标.(2)快速进展期这一时期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到《招标投标法》颁布(1992 年至 1999 年)。1992 年 10 月,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一步解除了束缚招标投标制度进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