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弱儿的管理(一)概念体弱儿是指: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反复疾病困扰而使生长明显受到影响的儿童.(二)服务对象辖区内筛查出的体弱儿(三)范围:1、早产儿。2、低出生体重儿.3、活动期佝偻病.4、中重度营养不良。5、中重度缺铁性贫血。6、生长发育监测中的低体重、消瘦、生长发育迟缓。7、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单纯性肥胖、先天性缺陷、器质性疾病等。二、收案标准:(一)佝偻病:1、腕骨 x 线检查有活动性佝偻病征象。2、X 线正常或无条件检查,有血生化检查异常,并有一项佝偻病症状及体征。3、X 线检查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或无条件检查时,可根据以下条件收案:(1)3 个月以上的婴儿,具有典型的颅骨软化。(2)1 岁内婴儿,有两项佝偻病症状及一项主要体征或两项次要体征.附:佝偻病的症状及体征:1、佝偻病症状:多见于 2-3 个月后(1)多汗:头部易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浸湿头发或枕巾,出汗与室温、季节、衣着无关。(2)、夜惊:无任何刺激或极轻微的刺激就惊醒,醒后常常哭闹。(3)、非特异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的活泼性.2、佝偻病体征(1)主要体征:① 颅骨软化:多见于 0—6 个月婴儿,于顶骨和枕骨中央部分,有压乒乓球样感觉.3个月以上婴儿有诊断意义.② 方颅:多见于 7—8 个月以后,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严重时呈鞍形或十字形颅.方颅应与前额宽大的头形区别。③ 肋膈沟:多见于 1 岁以后,因肋骨受膈肌牵拉向胸内凹陷成一横沟,应于仰卧位检查,不能在坐位检查。④ 肋骨串珠:多见于 1 岁左右,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的骨样组织增生所致,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呈串珠状,以两侧第 7—10 肋最显著。⑤ 鸡胸:多见于 1 岁左右,胸骨与第 7-9 肋骨相连处软化内陷时,胸骨柄前突,呈鸡胸状,但应除外先天畸形。⑥ 漏斗胸:多见于 1 岁左右,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呈“漏斗"状,但应除外先天畸形。⑦ 手、脚镯 :多见于 7—8 个月后,腕踝部骨样组织增大,呈椭圆形隆起。⑧“O"、“X”形腿:见于会走路的小儿。下肢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畸形(“X”形)。须鉴别生理性弯曲。⑨ 脊柱后突或侧弯:检查时应注意体位以免误诊。(2)次要体征:① 囟门增大:1 岁内小儿前囟门>3cm×3cm,1 岁后小儿前囟门>2cm×2cm。② 囟门闭合延迟:1 岁半前囟仍未闭合。③ 囟门边软:触摸囟门边缘,感觉变软变薄。④ 枕秃:头发因汗水刺激,睡时常常摇头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