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招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建筑施工企业进展举步维艰,已是多数业内人士的共识。从 1999 年 8 月 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颁布以来,建设工程的法规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施工队伍日趋壮大.但是,随着建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有的建设法律法规不可避开地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加之目前建设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工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随着大量“挂靠”企业充斥到各地方工程建设市场,通过低价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承接施工业务,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一、施工招评标中存在的问题(一)资格预审流于形式资格预审是一个排查、筛选的过程,是优化投标人的必备程序。由招标人对申请参加投标的潜在投标人进行资质条件、业绩、信誉、技术、资金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资质审查,其目的是为了排除不合格的投标人。然而,现在的资格预审基本上流于形式.在绝大多数一般性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招标中,招标人只对投标人送交的资格预审材料进行审核,而真正深化实地对投标人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摸底的少之又少。一方面,由于招标人不懂业务,加上许多挂靠的外地公司较远,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考察很困难;另一方面,往往是投标人通过各种关系直接找到招标人的领导“说情",有的甚至通过与招标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上级主管部门施加压力,招标人顾及到单位的整体利益而处于无奈的状态。(二)盲目要求企业资质在几乎所有的一般性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业主都要求施工企业需具有较高的资质,项目经理都需一级项目经理资格。业主的出发点是为更好地对项目实施管理,客观上却为一些非正规施工企业提供了市场。非正规企业为了得到高分,拼凑拟派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而中标后,这些人一个也去不了。其后果是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工程进度不能有效控制,有的工期一拖再拖,严重损害了本企业的形象,也阻碍了其他一些真正有潜能的施工企业的进展.业主招标时的期望值与现状相差甚远,有一种明显上当受骗但又很无奈的感觉.(三)盲目要求企业业绩在评标办法中,有一项令企业资质较低的投标人最为头疼的评分项目就是企业业绩,少则 3 条、多则 5 条甚至更多的企业管理业绩、工程获奖等级、项目经理获奖工程等,对他们来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其实,任何企业都有一个进展壮大的过程,评标办法中盲目地提高门槛无疑为这些进展中的施工企业设置障碍。同二三级企业相比,特级或一级施工企业算是凤毛麟角。评标办法不科学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