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管理学原理 一、管理概述 (一)管理 “管理”来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自古有之。当人们构成群体要达到共同目的时,就必须有管理,以协调群体中每个组员的活动。在现代社会,管理活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国家、军队、企业、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等等。可以说,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因此,就有必要理解什么是管理,为何要进行管理活动,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 1、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组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的服务的,是一种故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过程。 (2)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基本职能所构成,这些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各类资源,管理的有效性集中体目前组织资源的投入、产出的比较上。 (4)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进行的,管理者应善于发现环境为组织提供的机会和构成的威胁。 2、管理的作用 (1)计划 计划是对未来活动怎样进行的预先筹划。人们在从事一项活动之前,都要预先进行计划,以保证行动的有效。 (2)组织 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根据计划对组织活动中多种要素和人们的互相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包括设计组织构造、建立管理体制、分派权力和资源、配置人员,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监督组织运行等。 (3)领导 每一种组织都是由人构成的,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指导和协调组织中的人,这就是领导,因此,领导是指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的多种活动的过程。 (4) 控制 为了保证组织目的以及保证措施能有效实行,管理者要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 3、管理的性质 马克思对管理的属性作过精辟的论述,他在《资本论》中写道,“假如说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内容来说是二重的,由于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自身具有二重性:首先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首先是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来源北京安通学校。” 管理二重性原理:管理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同生产力相联络的管理的普遍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社会属性 :同生产关系相联络的管理的特殊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管理的特性。由于任何一种管理措施、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是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