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 加工硬化:试样发生均匀塑性变形,欲继续变形则必须不断增加载荷,这种随着随性变形的增大形变抗力不断增大的现象叫加工硬化。2 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3 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着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4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通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小于 1%—4%),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5 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常见塑性变形方式:滑移和孪生6 弹性极限:以规定某一少量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对应此残留变形的应力.7 比例极限:应力与应变保持正比关系的应力最高限.8 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 0.2%的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9 韧性断裂是材料断裂前发生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断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的消耗能量.韧性断裂的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并于主应力成 45 度角.10 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形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危害性很大.断裂面一般与主应力垂直,端口平齐而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11 剪切断裂是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断裂,又分滑断和微孔聚集性断裂。12 解理断裂: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总是脆性断裂。13 缺口效应:由于缺口的存在,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缺口效应“① 缺口引起应力集中,并改变了缺口应力状态,使得缺口试样或机件中所受的应力由原来的单向应力状态改变为两向或者三向应力状态。② 缺口使得材料的强度提高,塑性降低,增大材料产生脆断的倾向。8 缺口敏感度:有缺口强度的抗拉强度 σbm 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 σb 的比值. NSR=σbn / σs NSR 越大 缺口敏感度越小9 冲击韧性:Ak 除以冲击式样缺口底部截面积所得之商10 冲击吸收功:式样变形和断裂所消耗的功,称为冲击吸收功以 Ak 表示,单位 J11 低温脆性:一些具有体心立方晶格或某些秘排立方晶格的金属,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时,会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变为穿晶解理,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种现象称为低温脆性12 脆性转变温度:当温度降低时,材料屈服强度急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