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常用辅助检查 中医、中西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三站临床答辩的辅助检查成果临床判读 本部分复习思绪: ● 表格归纳。 ● 抓重点,舍皮毛。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查 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一)参照值 1.血红蛋白 2.红细胞计数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贫血分级及其血红蛋白值【重要!】贫血分级血红蛋白(Hb)值轻度男<120g/L,女<110g/L;但>90g/L;中度60~90g/L重度30~60g/L极重度<30g/L 贫血常见的原因贫血原因详细疾病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原料局限性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再障、白血病慢性系统疾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失血失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见于(1)相对性大量出汗、持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2)绝对性① 继发性生理性: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病理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②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参照值 1.白细胞总数 2.分类计数: 中性分叶核:0.50~0.70;淋巴细胞:0.20~0.4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O1;中性杆状核:0.O1~0.05; 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高于 10×109/L 称白细胞增多;低于 4×109/L 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减重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中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常见原因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1 化脓性感染:阑尾炎等;某些病毒、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伤寒、疟疾等2 严重组织损伤: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3 急性大出血、溶血:脾破裂或宫外孕。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 线及放射性核素。4 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皮质激素等。自身免疫性疾患:如 SLE。5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重要!】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应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①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多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②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 3 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 4~5 叶或更多,则称为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