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学前儿童卫生学》之婴幼儿气管异物的处理老师:陈奕专业:学前教育单位:邻水县职业中学一、设计意图从学情上来看,中职的学生的学习在做中学,培育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我在活动设计中,也尽量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社会需要来看,我专业一部分学生毕业选择参加工作,她们可能进入到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面对的可能是 3 岁以前的婴幼儿.因此,教会她们了解并运用一些针对更低年龄阶段的婴幼儿意外损害的预防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教学方法(一)教学手段: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操作法、情景模拟法(二)教学方式:“教学做”合一(三)教学时长:40 分钟三、活动目标(一) 知识目标:了解婴幼儿发生气管异物的症状、掌握气管异物的理论操作方法(二) 技能目标:掌握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技能(三) 情感目标: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抢救意识四、活动准备PPT 课件、婴儿玩偶 5 个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方法教学难点:紧急抢救的意识六、活动过程导入部分情景导入:播放新闻片断,一小孩因气管异物两分钟后,脸色发紫,呼吸微弱,若未能及时送医取出,可能导致窒息死亡。(设计意图:通过真实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基本部分(一) 气管异物的概念 1、概念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为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内所致。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假如异物较大堵住气管,患儿可在几分钟内因窒息而死亡。常见的异物类型:坚果类、豆类、糖球、小瓶盖、塑料、玩具小零件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异物类型,能够在环境中及时排出危险物,减少意外发生的概率。)2、 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喉异物:异物入喉时,立即发生呛咳、气急、反射性喉痉挛,而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喘鸣,若异物停留于喉上口,则有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稍大异物若堵塞于声门可立即窒息致死。气管异物:异物刚吸入,其症状与喉异物相似,以呛咳为主。以后,活动性异物随气流移动,可引起阵发性咳嗽及呼吸困难。随着时间延长,呼吸道不完全堵塞可以进展至完全堵塞,患者表现为不能言语、极度痛苦面容及 V 字手型,同时伴有严重发绀,如未能排出异物,患者将发生昏迷甚至死亡支气管异物:早期症状与气管异物相似。由于不同种类异物可以出现不同症状。植物性异物,如花生米、豆类,对黏膜刺激较大,常出现高热、咳嗽、咯脓痰等急性支气管炎症状。若为金属异物,对局部刺激较小,如不发生堵塞,可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