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区供水管网的分区域管理模式讨论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司 张孟涛 刘彦辉摘要:对供水管网分区并实施分区域管理是管网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是减少管网漏损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证了北京市市区供水管网的分区原则,提出了管网分区的推举方案;通过管网水力模型对分区后管网工况进行模拟,并将分区成果在市区配水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模拟显示,这进一步完善了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关键词:供水管网 分区域管理 水力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GIS)供水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供水企业产、供、销的中间环节,其管理、运行水平不但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还影响到供水企业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供水企业越来越注重供水管网管理的策略讨论。管网的分区域管理 [1]是供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向管理要效益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供水管网的管理水平,减少管网漏损,并为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网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1。 供水管网分区域管理的概念供水管网分区域管理是在管网漏损控制理论基础上的主动实践,这里的“分区”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管网并联或串联分区[2],其综合考虑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水压分布、供水规模等因素,将整个供水管网分为若干供水区域[3],相邻供水区域相对独立,但通过连通管道相联系。供水管网合理的区域划分,可以均衡区域供水量,避开局部压力过大,减少漏损量;分区后管网的输水和配水功能明确,易于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易于管网的维护管理。1.1 国内外管网分区域管理的讨论进展国外较早开展了管网分区域管理的讨论,1980 年英国第一次提出“分区计量区域”(District Metered Areas, DMA),其目的是实现对管网漏损的长期监测,以均衡管网服务压力,降低漏损率。部分发达国家管网的分区域管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伦敦、东京市区供水管网被分为 16、50 个区,实施了分区域管理。国内的相关讨论与实践起步较晚。1999 年上海水司改革,依黄浦江和苏州河将整个上海市区管网分为 4 个区,并分别成立了四个自来水公司;沈阳根据行政区划将管网分为 8 个区;深圳水务集团推行“片区管理”,依据水厂控制范围将管网分成若干片区等。1。2 北京市市区供水管网的分区域管理讨论众所周知,北京是资源型严重缺水的城市,而 2024 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进行,因而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开源与节流并举,充分利用有限的饮用水资源,是开展管网分区域管理讨论的出发点。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