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对企业扶持奖励政策的认识本文从财政对企业扶持政策的形式,扶持政策的种类,扶持政策的制订、执行及后监管环节等多层面,阐述财政对企业扶持奖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几点思考.一、财政补贴形式(一)税收支出。主要表现为扶持新办企业或培育新兴产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比如规定自投产之日起,一定年限内给予实际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奖励返还)等。(二)实物补贴.为了引进项目或鼓舞投资,以“招商引资”等各种名义先征后返或减免土地出让金。(三)财政贴息。以产业政策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对经济进展的重点和难点给予倾斜,对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技术改造给予积极鼓舞的贴息政策,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行。一种是根据企业专项贷款或技改项目实际贷款所支付的息金,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二是根据企业技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四)现金补贴。奖励的考核指标一般为:技改完成投资额、年销售收入、实现利税额、评为上等级企业、获各级殊荣等,给予一次性奖励。以上几种类型,或作支出或冲收入,都是政府可用财力的安排。二、财政扶持专项资金类型根据扶持对象的不同,专项资金也就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为扶持工业企业,有工业技改贴息资金、中小企业进展资金、电子信息化专项资金;为鼓舞企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机构研发,有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高新技术贴息资金中科院专项资金、专利专项资金;为鼓舞外贸出口和外贸企业,有外贸进展专项资金;为繁荣市场,鼓舞物流服务业进展,有现代流通服务业进展资金;为鼓舞企业产品上档次、创品牌,有创品牌奖励资金;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等,此外,根据当地主导产业或培育的特色产业,分别设置专项资金(如制造业、旅游业等),进行方向性、倾向性扶持。三、浅淡对财政扶持企业政策存在问题的认识。1、各级涉企专项资金名目繁多不利于管理。因县级机构设置相对简单,人员较少,对于如此多的各项涉企专项申报、审核、资金监督管理压力表较大,有时疲于应付,可能会造成宣传指导、审核、监督不够到位。2、涉企专项设立的界线有些模糊.如技术改造中有节能减排、也有淘汰落实产能的,引导资金与产业集群专项也存在交叉等,这对防止项目重复申报很不利。由于专项设置界线模糊会存在错位现象,造成同企业同性质的项目多部门多层次重复申报.3、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资金合力,支持重要领域、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