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本文指出了污泥中不仅含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氮、磷、钾、有机质等,同时也存在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如 Cd、Hg、As、Zn、Cu、Pb 等有机有害成分以及病原菌,利用蚯蚓分解处理污泥,可以减少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为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供可能。分别从蚯蚓蚓种的选择、污泥处理过程中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及受温度的影响、处理后对污泥中营养元素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截至 2024 年 9 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共 3340 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1.42 亿 m3/d。但是伴随污水厂的建设及运行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根据 1 万 t 水可以产生 5t 含水率 80%湿泥计算,我国污泥的日产量可达到 7.1 万 t,年湿泥产量(按 365 d 计算)为 2591.5 万 t。污泥中不仅含有氮、磷、钾、有机物等植物营养成分,还含有重金属离子、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泥若未经妥善处理,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如何有效地处理处置污泥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污泥处置方法有填埋、焚烧、土地利用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大、投资运行费用较高等问题.蚯蚓是腐食性动物,消化道可分泌出蛋白酶、脂肪分解酶和纤维分解酶等酶类,能将植物营养素和有机质转化为有机复合肥和高蛋白,蚓粪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微生物种群且有除臭、脱色功能。利用蚯蚓处理剩余污泥,可为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提供可能.2、蚯蚓品种的选择蚯蚓作为土壤中的分解者,其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够很好地分解土壤有机物,利用蚯蚓处理污泥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由于不同属的蚯蚓有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选择合适的蚓种,可以有效地提高蚯蚓的利用率和剩余污泥的处理效率.蚯蚓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目前,全世界已记录的蚯蚓种数超过 3000 种,我国蚯蚓品种有 160 多种。一般选择适应性强、耐受性好、繁殖迅速、食性杂、易于饲养的蚯蚓作为污泥处理的蚓种,目前国内外对赤子爱胜蚓处理剩余污泥的讨论较多。陈学民等比较了微小双胸蚓和赤子爱胜蚓 2 种表居型蚯蚓对城市生活污泥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 种蚯蚓对污泥的矿化、降解及减量能力基本一致,均可作为污泥处理的蚓种。3、蚯蚓处理污泥过程中的生长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