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401013 汉语言文学师范一班 钱美晶浅谈苏州园林的水之美苏州园林素来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园林最美之处是它的水,无水不成景,无水不成园,因此有“无水不园,园因水活"一说。水是江南园林之魂。水总是占据园子的中心地带,亭台楼阁依水而建,灵石桥梁亦依水而造.有了水,园林就有了活力,仿佛水是园林血液;有了水,山石草木都有了影子,太阳有了反光,仿佛水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周围的一切,更有着“雾里观花,水中望月”的朦胧意境。所以说,“园林离不开山,也离不开水。假如说,山是园林之骨,那么,水就可以说是园林的血脉。”而清道光年间的画家郑绩在其《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泉》中对水也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言论:“石为山之骨,泉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不得生。” 虽然这段话讲的是绘画中的山水关系,但也同样适用于园林美的构成.在园林中山石、建筑为固体形态,属刚;而水为液体形态,属柔。园林中山石建筑赋水以形,水则回报山石建筑以生意,从而达到“互妙"之作用。水具有纯净清洁之美,水在自然界中一般来讲只有它物来污染水,而水绝不会污染它物,也只有水的本质是澄净的,可洗涤万物。真可谓当暑而澄,凝冰而冽。这是水的自然现象美,当天气变暖,水就会越发的变得温柔、澄净;当温度低到冰点以下,水就会变得刚烈、清冷;当水受到某些外界影响而变烟、化雾,就会变得越发的神奇、静逸。因水的这些特性,水也因此被给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云:“水性至柔,是瀑必劲";“水性至动,是潭必静”;“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由于水的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在苏州园林中,对水的设计更是不可或缺。有清亮的涓涓细流,有干净如练的池塘,有喷薄澄澈的瀑布……如此众多的水体才使得苏州园林更加美轮美奂。清代吴骞为苏州怡园的小沧浪题对联“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因怡园西以水为胜,其间点缀藕香榭、小沧浪等景观,使得别有一种静谧的情趣,再因洁水映流云,整个怡园构筑更加典雅、剔透。而水的这种“干净之美”在某种意义上也被造园者借物抒怀,来表达自己的清正廉洁,如这一池洁水般,清亮透明,不与它物苟同,自洁高远。再以拙政园为例,拙政园有倒影楼,游者行于溪畔、廊间,可观楼影倒映水中的美景,不时有一叶小舟行于倒映在水面上的天光云影之中,周围有游鱼数尾嬉戏于小舟之旁,真好似“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