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风险及其控制研究摘要: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电子商务的繁荣带动了网上银行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微博交易信息泄露、微信扫描二维码出现漏洞,网银诈骗猖獗,网银纠纷不断,我国电子商务支付遭遇了诸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及法律风险等众多风险的困扰。电子商务支付风险事件对传统金融业和传统法律的适用提出了挑战。在我国电子商务支付初步发展时期,通过调查电子商务支付发展中的风险,分析造成这些风险是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我国电子商务支付的健康、快速发展,意义深远。关键字:电子商务;风险;控制;研究一、我国银行电子商务支付的市场发展现状电子商务的盛行,中国网民规模快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 2012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 亿人,普及率达到 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而网民的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推进了电子商务支付市场的发展, 据赛迪顾问资料分析,单单 2011 年我国电子商务支付业务就创造了 350 多万亿元的交易量,增长率达 85.8%,超过总业务的 20%。然而,电子商务支付的风险隐患不得不令人胆战心惊。二、我国银行电子商务支付市场业务风险的成因(一)电子商务支付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信用机制相对滞后。首先,从社会信用机制上看,我国个人信用体系还没发挥作用。其次,从信用评级的法律环境上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起步晚,现有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经验、操作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尚有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的征信系统还不完善,目前把什么内容纳入征信系统,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虽然网络消费确实存在一定的“自律机制”,但是仍然有一些有阴谋的人就可以通过虚假资料等手段来骗取银行的信任。此外,由于电子商务支付采用是虚拟化的服务方式,拥有拟定格式合同的优势地位,用户在电子商务支付行交易中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特别表现在交易凭证的控制及举证责任方面。(二)银行管理漏洞大从最近几年的电子商务支付失窃事件来看,99%以上的失窃事件是通过网上购物实现资金套现,转账窃取的比例相当低。由此看出,顾客能否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成为降低电子商务支付风险的关键。由于电子商务支付是个新鲜事物, 对电子商务支付安全、金融知识缺乏,很多客户成为电子商务支付客户很盲目,风险意识淡薄,表现在诸如密码过于简单、对密码保管不严、经常在网吧进行网上操作, 甚至随意将电子商务支付登陆密码告知诈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