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关系浅析通常来说,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20 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的发行增长,超过产品的增长。看通胀是否来临,直观来看就是看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数据、二是百姓对生活用品的价格感受。后者更加直观。去年大家的感受要比往年强。比如蔬菜、鸡蛋、农产品以及苹果。因此,很多农民都出现了粮食棉花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预期,宁愿囤积待涨。货币供应量是指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我国目前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即 M0、M1、M2,其中:M0=流通中的现钞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个人储蓄存款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理论来源于货币需求理论公式:M×V=P×Y,其中 M 表示货币供应量,V 表示全社会货币流通速度,P 表示物价,T 表示某一时期进行交易的总额。根据古典学派理论,V 取决于制度及收入周期,因而在一定时期内看成一个常数;同时,社会商品和劳务总交易量,即 Y 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因素。这样,M 与 P 成正比例关系, M 增加,P 也按比例上升,即价格水平的变动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我国从 2010 年开始 CPI 指数开始不断上升。0.00%1.00%2.00%3.00%4.00%5.00%6.00%123456789101112月份CPI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扩大。2010 年CPI 同比上涨3.3%,比上年高4 个百分点。各季度同比涨幅分别为2.2%、2.9%、3.5%和4.7%。再比较一下2010年中国的货币发行量, 2010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幅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8.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6.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别低0.9和11.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全年净投放现金6381亿元,同比多投放2354亿元。对比MO,M1和M2的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的实际货币发行量M0并不多,而是M1和M2在不断增长。 单位:亿万元人民币项目货币和准货币(M2)货币(M1)流通中货币(M0)2010.1625609.29229588.9840758.582010.2636072.26224286.9542865.792010.3649947.46229397.9339080.582010.4656561.22233909.7639657.542010.5663351.37236497.8838652.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