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内部控制的进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内部控制是人类社会经济进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五个阶段。2、简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法律规范体系主要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法律规范》和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构成.《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由《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法律规范》描绘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必须建立的框架结构,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要素等基本要求,该法律规范分为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由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构成。《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或报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责任的划分、审计范围、整合审计、计划审计工作、评价控制缺陷、出具审计报告、记录审计工作等。3、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全面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全过程控制4、如何理解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都产生于委托代理问题,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理论基础相同、最终目标一致、两者相互依托。区别是:目标上的区别: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经济运行系统中的公平和效率,而内部控制只关注企业经营中的效率问题,一般不直接涉及公平性问题控制主体上的区别:公司治理由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之分,而内部控制大多数情况下的主体为内部公司治理,可能涉及外部公司治理实现手段不同:公司治理在管理思想上比较重视行为和动机的控制与激励,强调通过不同层级之间合理授权达到管理目的,侧重于使用控制和激励这两种治理手段,而内部控制在管理思想上重视流程控制,强调公司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与制衡.归属的法律体系不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本质上是协调共存、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