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管理保障措施为保证工程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计划工期内将重点加强环境法治学习建设,建全和完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提倡环境保护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实施现代化的环境管理,落实"森林重庆"主题。(一)完善工程管理完善环境与工程施工综合决策机制,实行环境保护与公司领导及项目领导责任相挂钩的决策责任制度,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统一监督管理机制和反馈机制,完善环境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在落实现有工程施工总体设计规划及相关法律规范的同时,根据实际要求和环境实践,按规划设计加以深化环境意识学习。加强对工程施工管理,加快施工进度。缓解城市人口压力,提高全市人口素养和生活品质.落实”经营城市"的理念,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迅速提高城市可持续进展能力.处理好社会进展、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用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北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进展。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设循环经济型产业;在全社会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逐步实现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目标。重点加强资源开发、市政服务、工农业生产、商品流转和居家生活领域的废物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工作,特别强调工农业生产中的清洁生产和生态建设,建立首都建设和进展中的生态经济模式.(二)加强环境监督 结合重庆实际,完善地方环保法规体系。重点制订、修订噪声、危险废物、扬尘等污染防治法规,修订提高机动车排气污染物、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时制订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收费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扩大环境执法队伍,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建设,提高施工队伍素养和施工队伍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实现总量控制与全过程控制的有机结合,根据环境容量开展总量控制工作。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和许可证制度,加强限期治理制度的实施。开展对环境敏感地区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和后评估工作,开展政策环境评价、区域环境评价。 (三)提高环境意识制定和实施长期而全面的全民环境教育计划,加强环境警示教育,设立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完善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公布环境信息;开办环保热线和网站,完善信访管理和处理工作,接受公众监督。在相关环境管理和决策制度中,逐步引入公众参加程序。结合节约资源和固体废物管理计划的实施,引导公众养成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习惯.(四)加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