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4 C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一、实行“平均住院日指标控制”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二级监控,将平均住院日纳入院、科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据各科收治病种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各临床科室制定切合实际的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并定期对各科进行监控,各科应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相应计划并组织落实。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科 室近三年平均(天)2024 年指标(天) 科 室近三年平均(天)2024 年指标(天)外一科12。7≤12中 西 结合科13。8≤13外二科9。8≤9妇产科6.5 外三科15.2≤15儿 科5.7≤5内一科14.3≤14妇 科 ≤12内二科10。5≤10产 科 ≤5内三科10.2≤10感染科 ≤11五口科7。9≤7ICU ≤5全院平均10.98≤10 二、努力法律规范诊疗流程、提高病床周转率1、各科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法律规范入院前检查,提高入院诊断正确率.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3、严格执行医疗法律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开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4、尽量做到专科专治,减少和避开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检查延误.5、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6、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手术及时安全.三、加强瓶颈环节管理1、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院内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必要时请上级专家会诊或及时转诊。2、对于一些特别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并作好检查前准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3、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工作制,通过早上班、晚下班、加班等措施缩短 CT、MRI、超声等预约时间.出具检查结果时间符合相关要求:急诊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 分钟,急诊检验出具报告时间临床≤30 分钟,生化、免疫≤120 分钟。4、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危险重症、围术期等重点患者管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1、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诊治水平。2、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减少和避开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五、利用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管理缩短住院日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逐渐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