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业论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关于农民运动的研究摘要:农民运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高潮,在其中起主要领导作用的中国共产党,对当时的农民运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形成了初步的思想理论,并且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又丰富和发展了原有的思想理论,这不仅在当时的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存在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关键词:农民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实践引言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中心问题,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人口结构和经济基础的正确把握,也是中共总结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与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所做的自然选择。就民主革命的历程而言,中共正是因为认识到农民的革命潜力和同盟军地位,才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可以说,农民运动是中共能够革命成功的重要法宝。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探索时期,尽管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和中共革命斗争经验的不足,使得农民运动最终失败,但是这一时期中共却形成了农民运动的丰富理论,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开展农民运动的基本模式,这些理论与实践成为了中共开展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业论文农民运动的重要实践基础。因此,研究中共的农民运动史、革命史不妨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形成的历史背景1926 年 9 月,毛泽东号召,要深入到乡村中去,要下决心把农民问题研究起来。毛泽东的农运思想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农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彭湃、邓中夏等诸多中共党人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农运思想,中共中央也在此期间发出一系列开展农运的指示。从此,农民运动火速地在全国发展起来。中共正是在此期间形成了关于农民运动的系统认识,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关于农民运动的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共产国际理论和政策的指导下,在农民运动的实践中,中共关于农民运动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这种发展和深化伴随着中共领导人对于农民运动认识的分歧,一部分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农民运动的性质、地位、途径方法等规律性认识,为农民运动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但也有陈独秀等部分领导人对农民运动认识产生了偏差,最终给革命事业带来负面影响。(一)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重要内容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业论文国民革命是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