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我院使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患者 66 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33 例患者行中药常规应用,实验组33 例患者行中药干预应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临床上,使用中药治疗的时候,应该对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引起重视。根据辩证治疗的原则,合理科学用药。关键词: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中药是我国中医的重要组成,对中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并且,随着现今中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传统特征与现代所使用的制药技术也开始紧密融合,中药的种类以及剂型也得到大大扩展。现今,临床上使用中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但由于中药的成分较为复杂,进入人体之后可对机体产生相应的刺激导致其产生抗体,进而导致出现各种不良事件,安全隐患较大[1]。本文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我院使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患者 66 例,对其中 33 例患者行中药干预应用,发现中药使用安全性较高,临床治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我院使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患者 66 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33 例患者中,男性 15 例,女性 18 例,年龄 42-71 岁,平均年龄(56.5±1.5)岁。其中行中药内服治疗的患者 17 例,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 16 例。实验组 33 例患者中,男性 16 例,女性 17例,年龄 41-72 岁,平均年龄(55.2±1.1)岁。其中行中药内服治疗的患者 15 例,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18 例。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中药常规应用,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对症用药。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应用,主要方法有:①制度保障以及人员保障。在对患者的实际治疗中,按照中药使用的各种条件以及制度要求,在调配、发药、复核的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专业中药知识进行更新,并掌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副反应,对制剂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并对中药使用人员加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