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经验总结一、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设备台账、设备档案,加强设备运行分析,充分及时地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转状况,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还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如《设备 管理 制度》、《设备维修制度》、《设备安全 管理 制度》、《设备检查制度》、《设备保养制度》、《持证上岗制度》、《配件管理制度》等,使得我项目的设备管理工作制度化、法律规范化,这些制度的建立,给架子队里设备的使用、维修等人员一个明确的约束机制,很好地统一、法律规范了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提高了设备管理力度与管理效率.二、实行单机单车核算与按劳取酬制度为将设备管理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我项目部实行“单机单车”核算,根据实际情况及经验数据制定每台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油料消耗、电量消耗等费用定额,对于能够完成定额指标的设备司机进行奖励,否则要处罚.另外,实行设备司机的工资与工作量挂钩,与设备维修费挂钩,而不是吃大锅饭,比如,自卸车司机的工资就是由基本工资加按劳取酬工资两部分组成的,司机的基本工资是不变的,而按劳取酬工资是根据司机每个月所拉渣的趟数来计算的,每多拉一趟就多得一部分劳动酬劳,这样,司机干的多则得到的就多,所以司机工作的积极性很高。同时,对于车辆维修费,设备部给司机制定了一个维修定额,假如超过维修定额则要承担一定比例的维修费用,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但提高了司机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也很主动,能够保证设备长期处于可控的良好状态,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维修成本,为项目制造了效益。三、设备管理标准化从设备的选型、采购、验收、安装、调试、标识、使用、检查、保养、维修、核算、报废等各个环节都实行标准化、制度化、法律规范化,使得设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保证了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正确性、统一了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保等人员的思想,提高了设备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为项目制造了良好的效益。四、设备管理低成本化首先,优化设备配置,最大限度降低配置成本我们坚持以下配置原则:对于长期使用的大中型设备以公司调拨或购买为主.对于短期使用的,尤其是通用型设备(像挖掘机、压路机等)以租赁为主。对于小型设备、小型机具,根据实际情况,一部分由劳务工班负责购买并承担一切相关费用;一部分由项目部购买,劳务工班负责使用、维修、维护,待工班退场前再交还给项目部一台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