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三字经》 注:仅供部使用《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围很广,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与历史故事,以与故事涵中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先生所作,容大都采纳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三字经》的容上,不同历史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仅目前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 1068 字本,明代的 1092 字本,明末的 1122 字本,清初的 1140 字本与 1170 字本等多个版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本书采纳的是宽阔国学爱好者最为推崇的清初 1140 字的版本。作为华夏子,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有两本书是一定要读的,那就是《三字经》跟《弟子规》。《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以与人伦的次第与纲常,深化学习,深信每个人都会燃起对华夏先祖的崇敬与承当弘扬文化的责任感。第一课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2.成语故事指鹿为马:是指指着鹿,说是马,比方成心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以到达自己的目的。3.唐诗于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惜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第二课1.《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2.成语故事草木皆兵:“皆〞是都。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3.唐诗乐游园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第三课1.《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2.成语故事按图索骥:“索〞是寻求、寻找。“骥〞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