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化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科学进展观,抓好文艺精品创作、社会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体育市场管理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县域文化大进展大繁荣。一、文艺精品创作实现新突破“我们深化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抓好以 三”枝花 为主的文艺精品创作,打造县域文化品牌,并通过文化沟通展现县域文化的风采。年内,参加省市大型文艺演出 20 余次,荣获重要奖项 14 个。二、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在组织重大文化活动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文化阵地、文艺人才等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群众文化服务活动。年内,送戏下乡 200 余场,送文艺下乡 60 余场。深化机关、厂企、学校和农村辅导 200 余人次,辅导文艺骨干 2000 余人次。三、全民健身运动日趋活跃老人节庆祝活动,进行了 13 项文体表演。年内的全民健身活动次数之多、项目之丰富、“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是近年来唯一的,许多活动都是首届,充分体现了 健康滦南、幸福”人民 的主题。年内,市人大组成调研组对我县《唐山市全民健身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市局确定的示范单位,我局按市局要求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各类人员体育锻炼状况调查,工作经验被市局在全市推广。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显著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及传承得到国家及省、市的充分肯定。1 月份,我县乐亭大鼓、评剧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 月份,滦南民间剪纸艺术、靳派乐亭大鼓艺术、滦南旱船和滦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根据县委办、政府办下发的《滦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具体要求,精心部署,层层抓落实。全年召开普查动员会、信息沟通会、工作座谈会等各类会议 8 次;下乡督导、检查、辅导 30 多次,下发《普查情况沟通》信息 12 期。全县 17 个镇普查领导小组逐村逐项逐人进行走访,已收集到大量文字及图像材料,查到了很多宝贵的遗产项目,完成了总字数达 50 余万字的《滦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这是我县建县以来首次全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涉及地域广、规模大、普查内容多(共十六大项,二百余小项)、历时时间长。在 6 月 3 日的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市文化局白局长对我县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工作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将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