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艺术批评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艺术批评_第1页
1/24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艺术批评_第2页
2/24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艺术批评_第3页
3/24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艺术批判 摘要:1922 至 1927 年间,刘开渠全面参加了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艺术批判几个重要命题的讨论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一,从讨论艺术的本质入手更容易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艺术批判体系与艺术自信;第二,艺术是“人生而又非人生的”看法调和了“为人生而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两种观点,使其避开走上任何一个极端;第三,艺术批判家不仅要有敏锐的鉴赏能力与审美眼光,还必须具备美学和艺术学上的知识,艺术批判也需要从感性的描述上升到美学与艺术学意义上普遍有效的一般性解释与法律规范性评价,才能体现出艺术批判的价值。 关键词:刘开渠;20 世纪 20 年代;艺术批判 一直以来,人们对刘开渠的关注集中在其雕塑艺术创作、雕塑艺术教育和推动中国城市雕塑建设等几个方面。笔者在对刘开渠艺术生涯进行梳理时,发现大家都普遍忽视了他早期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他在艺术批判上的成就。在 1922 至 1927 年间,刘开渠撰写了二十余篇艺术批判的文章发表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几乎全面参加了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艺术界尤其是绘画界几个重要命题的讨论,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不仅是刘开渠本人艺术个性的呈现,同时也是当时时代风气的反映。 一、国画的前途:严守自然与自由法则 20 世纪 20 年代,美术界最关注的一个命题就是国画的前途问题,东西方艺术与绘画思想的碰撞、交融使得当时的美术界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国画艺术将何去何从?一时间,艺术界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各种批判的声音,其中既有主张“国画改良论”的康有为,也有主张“国画革命”的吕澂与陈独秀。还有坚持“中国画是进步的”,要“重估文人画的价值”的北京画坛领袖陈师曾。当时的刘开渠在北京艺专学习绘画。作为一名艺专的学生和五四青年,他也参加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他不满意用西画来改良国画的主张,也不同意“美术革命论”,而是站在了陈师曾“传统派”的阵营支持国画的独立性和传统的复兴。事实上,在那个一切都以西学为标杆破旧立新的时代里,陈师曾的“传统派”并不是主流,甚至是有些“反潮流”。刘开渠作为五期的青年能旗帜鲜亮地支持国画的传统与复兴,一方面因为他在北京艺专曾受教于陈师曾,受陈师曾影响更多。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独立冷静的思考,这个思考甚至超越了绘画本身,上升到了美学与艺术学的层面。首先,他将国画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艺术批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