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就业促进与教育进展报告一就业压力下的教育进展 进入 21 世纪,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在实现了最初意义上的人口转变,即在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的同时,加速向城市化和非农化进程推动,开始了包括人口数量、结构和素养等相关容在的完整意义上的人口转变历程。人口过多虽仍然是中国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但人口总体素养与经济、社会进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所导致的人口就业结构性失衡和城乡结构转换困难成为当前的主要人口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进展教育。教育在社会的可持续进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帮助社会应付人口变化的后果方面具有特别的作用。 一就业压力下的教育进展 21 世纪初,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使中国正处于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期。中国 13 亿人口中,有 7.4亿的劳动年龄人口,从总量来说,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存在。但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劳动力的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进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养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扩大就业和治理失业正在成为中国政府各项社会经济政策的优先目标,劳动力市场政策从比较消极的收入支持政策向以鼓舞就业为主要容的积极的就业政策转变,而进展教育和培训事业则是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拓宽他们参加经济与社会生活机会的重要手段。 (一)进展教育可以减轻劳动供给压力 由于劳动力供给数量取决于劳动参加率和人口数量,因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降低劳动参加率,可以降低总人口中就业的劳动力数量。2000 年,15~19 岁人口为 1.03 亿人,其中在校学生数仅占同龄人口的 41.3%;城镇 15~19 岁劳动力的参加率达到 35.19%,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为 221.15 万人。巨大的人口总量加上较高的劳动参加率,加大了劳动力的供给量。据统计,1990~1999 年新增劳动力总数为 1.89 亿人,由于教育供给不足,其专以上技术人才仅占 3.5%,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占 14.5%,只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占 46%,有 36%的新生代劳动力还达不到初级技术所要求的文化程度。1999~2001 年,中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