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 管理实战内容(一)整理 整理的含义与流程 1.整理的含义 整理是指区分需要与不需要的事、物,再对不需要的事、物加以处理。在现场工作环境中,区分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工具及文件等物品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整理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首先应对生产现场摆放和停置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用完的工具、报废的设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应坚决清理出现场。 2.整理的流程 如图 3-1 所示,整理的流程大致可分为分类、归类、制定基准、推断要与不要、处理以及现场的改善 6 个步骤。对于 6S 管理来说,整理的流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就是制定“要不要”、“留不留”的推断基准。假如推断基准没有可操作性,那么整理就无从下手。 整理的要点 整理的实施要点就是对生产现场中摆放和停置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推断基准区分出物品的使用等级。可见,整理的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推断基准。在整理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基准:第一、“要与不要”的基准;第二、“场所”的基准;第三、废弃处理的原则。 1.“要与不要”的推断基准 “要与不要”的推断基准应当非常的明确。例如,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不允许放置私人照片。表 3-1 中列出了实施 6S 管理后办公桌上允许及不允许摆放的物品,通过目视管理,进行有效的标识,就能找出差距,这样才能有利于改正。 表 3-1 办公桌上允许及不允许放置的物品要(允许放置)不要(不允许放置)1.电话号码本 1 个2.台历 1 个3.三层文件架 1 个4.电话机5.笔筒 1 个1.照片(如玻璃板下)2.图片(如玻璃板下)3.文件夹(工作时间除外)4.工作服5.工作帽 2.“场所”的基准 所谓场所的基准,指的是到底在什么地方要与不要的推断。可以根据物品的使用次数、使用频率来判定物品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才合适,如表 3-2 所示。明确场所的标准,不应当根据个人的经验来推断,否则无法体现出 6S 管理的科学性。 表 3-2 明确场所的基准使 用 次 数放 置 场 所一年不用一次的物品废弃或特别处理平均 2 个月到 1 年使用 1 次的物品集中场所(如工具室、仓库)平均 1—2 个月使用 1 次的物品置于工作场所1 周使用 1 次的物品置于使用地点附近1 周内多次使用的物品置于工作区随手可得的地方 3.“废弃处理”的原则 工作失误、市场变化等因素,是企业或个人无法控制的。因此,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