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运动关系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单位为牛顿(N)。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5.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6.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G=mg。7.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9.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10.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11.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同向求和,方向同二力;异向求差,方向同大力。12.二力平衡:同体、共线、反向、等值。二、例题精讲【例 1】★(2024•苏州)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痛苦,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 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 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了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所以,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解答:解:A、用手击排球,手对球施加力,排球飞走了;同时手感到疼,说明排球对手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 A 正确;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 B 错误;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C 错误;D、铅球落地时将地面砸出了一个小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地面受力发生了形变,而不是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故 D 错误.故选 A.【例 2】★(2024•岳阳)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