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 有效教学在微课中的应用 [摘要]分析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促进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过程的 BOPPPS 有效教学结构进行微课设计,分析以 BOPPPS 结构完成的微课设计案例,提出在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加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各部分的设计要点,探究 BOPPPS 结构在微课设计中的适用方法。 [关键词]微课;BOPPPS 结构;学习目标;参加式学习 一、微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设想 微课作为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其内容碎片化、时间短、可以反复学习的特点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但目前微课中,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首先,微课是围绕一系列知识点展开的。根据牛津大学格雷厄姆.吉布斯在 1992 年提出的学生注意力曲线,学生高专注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在开始的 10-15 分钟,因此微课时间通常不超过 10 分钟,知识碎片化必定影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把握。其次,微课以视频形式传授知识,师生之间缺乏课堂教学中面对面的互动和情感沟通,老师难以了解学生的反应及掌握程度,更不易做出针对性的反馈。如何让学生从“看”微课到“思维参加”甚至“行动参加”微课,是微课面对的一大挑战。再次,目前大多数微课以 PPT 录屏配合语音讲解为主,辅以老师出镜,表现形式相对单一,如何在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内容更具表现力地呈现出来,全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同教学内容可以采纳各自适合的微课表现形式,但是让微课具备完整的教学结构,从老师基于知识结构的单向输出,转变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双向互动,是微课设计追求的目标。笔者建议基于 BOPPPS 有效教学结构进行微课脚本设计,以达到微课助力学生高效学习、目标达成的效果。 二、BOPPPS 有效教学结构简介及优势 BOPPPS 有效教学结构由 Bridge-in(导入)、Objective(学习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Learning(参加式学习)、 Post-assessment(后测)、Summary(总结)共 6 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组成,起源于加拿大,其应用实践表明 BOPPPS 是一个“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能够促进学生参加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BOPPPS 的各模块在微课中的具体作用分别是:Bridge-in 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求知欲,强调课程重要性;Objective 提出明确具体可测的学习目标,让老师的教学内容和过程组织更为聚焦,也让学生有更明 确 的 学 习 方 向 感 , 并 可 以 在 过 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