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工作坊在劳动与社会保障课程的运用 【摘要】PBL 工作坊是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开设 PBL 工作坊是一个成熟有效、便于推广应用于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课程的有效途径。将 PBL 工作坊引入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的《社会保险学》,以该课程第三章为例,介绍 PBL 学习的教案规划、流程控制的应用,并针对实践存在的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PBL;社会保险学;对策 PBL(problem-basedlearning)直译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或者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具体是指在学习中利用教案等手段将学生置于一个应用知识的与实际相似的情景中,引导学生从教案和呈现的问题出发进行自主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科,社会实践能力是决定该专业本科生在工作中能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基础的关键所在。开设 PBL 工作坊是一个成熟有效、便于推广应用于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课程的有效途径。第一,PBL 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高度一致,PBL 不仅注重理论学习,更加强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学生的生活中、体验中、知识积累中发现问题,注重理论应用,强调培育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以此达到培育应用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目的。第二,PBL 学习实践的情景可以凭借教案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来联接,不需要真实的实践环境,硬件条件便于获得。第三,PBL 将知识、能力以及情感贯穿于学习全程,PBL 本身就代表了生活化、职业化、趣味化、以及情景化,以人性为根本的群体,以感性为依据的伦理行为将引导学生在知识基础之上更具有人文情怀和公共精神。第四,目前国内关于 PBL 在各类课程中的实践应用讨论都有涉猎,各有特色,这说明 PBL 可行性和可推广性非常高。更加重要的是,立足医科院校的实践资源,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加。《社会保险学》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接下来以《社会保险学》的“第三章社会保险的产生与进展”的课程为例来介绍 PBL 的实践应用。 一、PBL 教案撰写要点 社会保险教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考察社会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以及真实情况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充分了解社会保险制度这项社会政策从决策到实施、反馈的整个环节的实际情况。第三章的内容是社会保险的产生与进展,比较偏重理论性。因此案例比较偏重于对于社会历史事件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