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L 教学在急抢救理学的应用与评价 【摘要】目的在急抢救理学的教学中采纳任务驱动教学(TBL),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将学校 2024 级 119 名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讨论对象,依授课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59 名,任务驱动教学)和对比组(60 名,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分析。结果对 59 名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TBL 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提高了自学、动手及临床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考试成绩分析显示,实验组学生成绩较好,与对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L 教学法能使学生在素养、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实施效果理想。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急抢救理学;本科;教学;应用;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 (taskbasedlearning,TBL)是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导向和线索,将学习内容隐含在具体任务中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1-2]。急抢救理学是一门讨论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抢抢救理的临床护理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综合应急能力和素养,使学生能很好地胜任急抢救理工作[3]。一直以来我校急抢救理学的授课沿袭了传统的老师讲授、老师演示辅以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进展,在工作中面临急危重患者时常常会不知所措。本讨论在护理本科生的急抢救理学教学中开展 TBL 教学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 2024 年 2 月—2024 年 2 月选择我院 2024级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为讨论对象,依据授课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59 名,TBL 教学法)和对比组(60 名,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男生 6 名,女生 53 名,平均年龄(22.0±0.8)岁;对比组男生 6名,女生 54 名,平均年龄(22.0±0.6)岁;两组的急抢救理学课时(30 学时)相同;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急抢救理学课时及先修课程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教学方法。对比组根据传统教学法,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理论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随堂提问,课后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实验教学是老师示教结合理论讲解,然后学生动手“演练”。实验组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1)教学案例的准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临床选取了适合急抢救理学实验教学的典型病例,经过各位授课老师及专业相关老师的讨论讨论进一步完善,并初步给学生设计好了任务;2)学习小组的成立:将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