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休闲农业”农产品营销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同时对农产品的产地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人们更希望购买到原产地的产品,以保证产品的口感和品质。传统零售模式和电商零售模式在产品收购环节、产品交付环节和产品流通环节均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农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平衡。因此,将互联网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农产品“新零售”模式应运而生,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理念为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进展方向,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流量,吸引大量客流,并实施精准营销,是目前农产品营销需要讨论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 传统农产品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农产品经营模式包括传统线下零售模式和电商零售模式,两者相互独立,没有产生优势互补,存在着很大缺陷。1.1 管理不法律规范,产品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仍是以散户种植为主,并未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由于农户的生产规模小、设备不先进、管理不法律规范等原因,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收购模式较为零散和随意,没有固定的供求关系,对产品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农产品的品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1.2 流通成本高、品质损耗大。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从产地到达销地要经过生产、收购、产地批发市场存储、物流运输、销地批发市场存储、运输等环节,农产品的流通环节过多,造成价格上涨过多。加之传统运输模式的冷链物流系统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冷冻和冷藏技术,而农产品易腐易烂的特征使得保鲜工作难度加大,长时间的运输,对农产品的损耗较大。1.3 缺少品牌培育和建设。由于我国当前农产品经营模式的陈旧,缺乏对于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和品牌建设,对农产品缺乏整体营销概念,尤其在农产品的口碑建设、品牌包装、售后服务等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都只是进行粗加工甚至是没有加工,加工技术的缺失导致农产品市场增值潜力不足,再加之品牌培育和建设机制的缺失,致使我国农产品市场吸引力较低。1.4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很多商家为了赚取高额利润,缺乏道德诚信,售卖假冒伪劣产品,比如打着有机农产品的幌子,实则销售非有机产品,或是以次充好,假冒名牌产品,尤其在农产品电商平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更为常见。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高低并不是主要问题,问题是要货真价实,只有名副其实,才能保证行业健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