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标准》〔试行〕〔适用于我校中职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根据部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状况和社会对我校中职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对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容与课时进展了适应性的调整和安排。《德育》是我校中职各专业的公共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深化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开展,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目标把学生培育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养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想,结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根本遵循,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3. 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 4.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5. 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养,人格健全,乐观向上。 6. 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三、课程教学要求与容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科学设置教育教学容。 1. 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提倡“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2. 中国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 3. 道德品行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