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一 牛郎织女(第一课时) 【 教材简析 】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具有传奇色彩。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尽致:牛郎孤苦伶仃,幸逢织女,组成家庭,过上美满生活,这是一喜;王母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家庭,践踏人间美好,这是一悲;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这儿又悲喜同在了。在这样的曲折情节之中塑造人物,更显形象鲜亮,感人至深。文章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 【 教学要求 】 1 、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在默读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教学重点 】 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教学时间 】 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 、直接揭题: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2 、(出示)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它们大都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自由读、师读)(板书:民间故事) 3 、这个故事是以两位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一个是(牛郎)一个是(织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故事又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思想感情呢? 二、初读全文,知情节。 1 、自由读,要求:( 1 )读准、读通( 2 )思考:课文讲了牛郎织女什么故事?这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思想感情? 2 、沟通主要内容: ( 1 )同桌沟通:牛郎和织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 2 )指名沟通、指点(板书:相识结合拆散相会)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妇,过上了美满(男耕女织)的生活。后来,他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隔着天河遥遥相望。最后他们化成了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 3 )这就是故事的情节,多么曲折(真是一波三折)。(板书:情节) 3 、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进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 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动物、植物往往也会说话、有感情,被“人化”了。文中的老牛在我们心目中就是一个人。 三、再读课文,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