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财经》:房地产泡沫研究

《财经》:房地产泡沫研究_第1页
1/13
《财经》:房地产泡沫研究_第2页
2/13
《财经》:房地产泡沫研究_第3页
3/13
《财经》:房地产泡沫讨论 需求幻觉、升值想像推动了房地产投资与价格的过度膨胀,并推高了经济整体运行的成本。算总账的时间将会到来 □本刊特约讨论员 陆磊/文 从去年至今,关于房地产业是否过热的讨论始终未息。持“不过热”论者,总括而 言,有以下三大论点: 第一,从房地产作为消费品的角度看,由于居者有其屋是一种起码的刚性需求,因而住宅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十分旺盛的,故房地产投资与公众内在需求具有一致性,不存在过热; 第二,从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角度看,由于土地和地段都属于稀缺资源,因而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均衡价格持续上升是合理的,于是投资房地产是发现均衡价格并完成套利的过程,而不是偏离价值的投机过程; 第三,在当前的经济高涨期,能源、原材料价格迅速攀升推动了房地产建设成本,因而房地产价格上涨是适度的成本推动过程。但是,结合经济学基本理念与中国的实际经济运行,上述貌似合理的推断实际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1.需求幻觉 2.升值想像 3.房地产泡沫推高经济整体运行的成本4.银行会不会再次成为中国最大的空置房地产持有者?1.需求幻觉2024 年 04 月 28 日 17:51 《财经》杂志 对于某一产业是否过热,既不能简单地以该产业的投资或销售指标来衡量,也不能用即期供给与需求间的缺口来衡量,甚至不能用产业效益来衡量,因为与一般商品不同,房地产销售往往结合了巨额信贷投入,当期销售与效益并不意味着最终效益实现,却可能转变为大量的银行呆账。本文认为,衡量的惟一标准是供给与潜在需求间的离差。 房地产与一般商品不同,它兼具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特征。作为消费品,它 满足的是公众居住的需求;作为投资品,它又具有资产价格波动(房产升、贬值所体现的资本损益)和生息(租金收入)的特点。因此,衡量房地产需求不能简单根据消费需求或投资需求进行二元划分,而是两者的结合,其依据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由于房地产的投资品性质,其均衡价格一般取决于消费者(投资者)未来预期收入,这代表了消费者在一个时间段内对房产的实际支付能力;房地产收益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预期收入,这代表了租金的高低,即房地产的生息能力。 在城乡二元经济差别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住房商品化尚未达到普遍程度的前提下,房地产需求的基本预算约束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率。因此,简单地以中国 13亿多人口的所谓大市场来衡量房地产需求是不切实际的。根据《2024 年国民经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财经》:房地产泡沫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