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笔记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第二章 货币一)名词解释1、货币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别商品。(价值的进展经历了从简单或偶然的价值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到货币的四个阶段) 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它具有和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2)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别商品; 3)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是一般财宝的象征。2、代用货币(货币的进展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五阶段) 代用货币即代替贵金属货币来执行货币相关功能的货币,主要指的是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不足值的铸币也应属于代用代币) 3、银行券 银行券是典型的代用货币,是银行以自身信用为基础而签发的债务凭证。4、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也称不兑现的纸币,是指以信用为基础,通过信用(贷)程序发行的、在流通中执行交易媒介和延期支付功能的信用凭证。主要特征有: 1)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外,信用货币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不可兑现的、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2)信用货币是一种独立的货币形态(不再依附于贵金属); 3)信用货币是管理通货; 4)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发行者负债,持有者是债权) 5)从货币可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角度来说,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即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6)以活期存款为基础的非现金计算居主导地位; 7)信用货币的发行主要遵循的是经济发行的原则。5、管理通货 管理通货是一种这样的通货:相对于贵金属货币与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不再具有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发行过多的信用货币会沉淀在流通领域当中,政府在信用货币面前,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通过对货币量的调节来实现自己的政策意图。6、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就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存款货币进行储存和处理,目前主要有智能卡和网络货币两种类型1)智能卡也称电子钱包 ,它实际上是由金融机构发行的一种金融卡,通过此卡,用户可以完成交易、提取现金和办理转账等功能;2)网络货币是依附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而产生的数学货币。7、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某种资产能够迅速转换为通货又不至于遭受损失或重大损失的能力。流动性的衡量标准包括:1)转换为现金的速度;2)转换为通货的成本;3)转换后本金的损失程度。8、准货币 其自身并非现实的货币,但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并且能够执行货币相关职能的一系列金融资产。 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外币存款。9、货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