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酒店管理类课改构思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但对职业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课的教学严格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假如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能力对大多数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所以,对职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程层面上加以重新认识。换言之,对有效教学的讨论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而应该在课程、专业层面展开讨论,对“有效教学”的讨论范畴也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应该是课堂和实训场所,乃至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本文拟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客房、餐厅服务)的角度,针对契约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以期从课程层面上切实解决中职学校以职业训练为核心的有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对现有“2+1”课程模式的反思 现有的“2+1”课程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然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践证明,现有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不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进展和要求,不利于结合企业的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表现和企业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 (一)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不足 从课程内容上看,首先是课程内容“一刀切”,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内容是一样的,这既不符合中职生水平差异的实际,也不适应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更不符合中职生多途径进展的要求。其次是必要课程教学内容的“缺失”,一些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尚未纳入课程内容范畴。从课程结构上看,一是课程开设没有根据专业的需要来选择,不仅开设的课程科目相同,且使用的教材和课时的安排也完全一样。二是课程设置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缺乏综合课程,学科之间界线分明,内容自成体系,缺少学科之间的知识与能力渗透,学科知识与能力之间不易迁移,因而不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培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课程教材上看,公共基础课程基本上都使用国规教材,教材内容普适性强,但与地方经济进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