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与收购》第十二章反收购 第八章我们讨论了收购者赢得对目标公司控制的种种战略战术。本章我们讨论目标公司管理层如何反击。当被购公司决定进行反收购时,获胜的机会就取决于可用的防备措施、限制使用这些措施的管理机构和股东、以与措施的成本。英国《伦敦法则》对目标公司管理层所选用的防备战略和战术进行严格限制。虽然如此,目标公司还是有很多选择围的,有些极为有效。我们对这些措施的围进行讨论。 英国使用的防备措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我们收录了一些国家的实务、各种防备措施的使用和有效性例证,以与反收购对目标公司财宝的影响。 一、反收购动机 成为收购目标的公司管理层必须决定对收购是友好接受还是抗拒,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动机。持敌意的经理人可能认为,保持独立是他们的股东和其他方面如职员和本地社区的最佳利益。经理人可能为了让股东取得最大的收购溢价而故作抗拒。私下而言,他们抗拒收购的原因可能是担心失去工作、地位、权力、威望和其他心理优势。许多例子中,收购后目标公司管理层的人事变动证明这并非多虑。 经理人接受收购可能是因为收购后给予的待遇更好,目标公司管理层可能获许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他们可能获许保持自己的权力和职员,甚至被提升到母公司的董事局,以此作为他们接受收购方强硬的收购逻辑,和向目标公司股东诚心诚意作出收购建议的酬劳。在公而言,经理人可能认为由属意的收购者接管目标公司是最佳选择。实际上,要让私心脱离无私的动机是很难的。 从目标公司股东观点看来,反收购可能百感交集。虽然抗拒提高了收购溢价和回报,但也降低了敌意收购成功的机会。因此,对于目标公司股东,最理想的过程是给经理人足够的动力加以反击,直至取得最大收购溢价,同时又不损收购的成功机会。象“金保护伞”( golden parachute,又称金降落伞)这类方法就是为取得这种理想结果而设计的。 二、防备战略 防备的最佳形式是作准备。可能成为收购目标的公司实际上要永远保持警惕,不过,部署得再好的战略防备计划也可能出茬子,已成为收购对象的公司需要有作战计划。因而,我们可将反收购战略分为收购前和收购后两种,每种战略又包含各式各样的武器。 (一)收购前防备 可能成为收购目标的公司可建立的收购前防备工事包括两大类,部防备是改变公司部结构或经营性质的决定或行动。外部防备是实行行动影响外界对公司的看法,提供可能有捕猎者的预警信号。各式防备如表 12.1 所示。 表 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