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类型及其区域分布村庄类型及其区域分布 2016-03-27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且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差异。不计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仅以人口密集的汉族居住区为例,中国乡村社会就有十分不同的村庄类型,且这种类型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致说来,有两种不同的区域因素对乡村社会性质具有影响,并因此决定了村庄的不同类型,这两种不同的区域因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东中西部农村与南中北农村的差异。过去十年,我及所在学术团队重点研究中国农村存在的南中北的区域差异,我们发现,中国农村可以依据村庄结构的差异划分为南方农村、北方农村和中部地区的农村。南方农村村庄结构的一个显着特点是聚族而居,宗族结构比较完整,宗族力量比较强大,一个村庄也往往就是一个宗族,村庄与宗族同构,从而形成了团结型的村庄结构。比较典型的南方农村如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湘南、鄂东南地区。与南方农村不同,华北地区村庄内大多是分裂的结构,一个村庄内存在着众多“门子”、“门派”等小亲族结构,即使同一祖先而来的村民也大多以五服为限,分裂为互不相关的不同“门子”、“门派”。村庄内众多分裂结构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了华北农村特定的治理状况。华北农村的村庄结构因此呈分裂状,是分裂的村庄结构,我们称之为分裂型村庄。不仅华北地区的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皖北、苏北农村多为分裂型村庄,而且西北地区的陕西关中等地也大多是分裂型村庄。华北、西北地区可以称为北方农村,我们因此说北方农村多为分裂型村庄。以长江流域为典型的农村,村庄内缺少强有力的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行动结构,农民往往以户为单位行动,甚至兄弟分家之后也缺少责任连带关系,村庄内部高度原子化,这样的村庄内不仅缺少宗族结构而且缺少具有行动力的小亲族结构的地区,就是原子化程度很高的农村,我们称其为分散型村庄。地处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农村大多为分散型村庄结构,典型如云贵、川渝、湖北大部、安徽大部、江浙、湘中湘北。此外,东北地区的农村,因为开发时期比较晚,建村时间比较短,其村庄结构与长江流域极为相似,因此也被我们划入中部分散型村庄中。中国村庄社会结构的差异具有显着的区域特征,这是与历史、地理、种植结构、战争以及开发时期等等有关的。无论如何,从村庄社会结构维度可以将中国农村划分为南方农村、北方农村和中部农村三大区域。在村庄结构的维度以外,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显着的区域差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