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蔬菜流通的成本分摊与流通利润分配讨论—对所谓菜价“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调研 指导老师:徐振宇队长: 刘菁 经济学院 经济 08 18010099891团队成员:常庚 经济学院 保险 082 15010390064 刘志超 经济学院 国贸 091 15210553150 乔燕燕 经济学院 国贸 082 15001380127 冯廷伟 经济学院 金融 083 15101137553时间:2024-05-28 至 2024-9-24 前言: “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这个有着众多农民的国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眼。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进展,蔬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在渐渐扩大。目前中国有约9 亿的农村人口1,蔬菜便宜了,农民收入就会减少,在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显著的今日,保障农民的利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山东农民的自杀事件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的蔬菜市场的进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蔬菜的收购价低,零售价高”不仅损害了广阔的菜农,也损害了广阔城镇消费者。消费者和生产者在这个环节都没有获得利益,巨大的利益被中间环节占据。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中间的超额利润去哪儿了?是不是真如广阔民众所认为的那样被零售商猎取了呢?带着问题,我们小组对北京市的两个区(海淀和房山)进行了调查讨论。调查所谓菜价“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意义1.为国家出台合理的政策提供最真实信息由于蔬菜问题不仅关系到广阔菜农的根本利益,同时菜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阔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对于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以及对于维持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一个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必定要以事实为依托。我们的调研小组,通过深化的采访调查,真实地观测到菜价的波动,蔬菜零售终端的成本,各项支出,从而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真实可靠市场信息。由于在北京市中进行蔬菜二级批发和终端零售的基本是外来的农民,本身也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成本、租金等支出并不会少,那么他们是不是获得了超额利润将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假如一旦政策出现失误,那么会损害到农民工的积极性,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而本小组的调研真实的反映了其获得的利润以及其生活成本。2 向社会展示蔬菜零售商的真实盈利情况了解蔬菜终端零售商的盈利状况及其成本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反思整个生产流通环节1 数据引自国研中心专家称中国农村人口 30 年后将减至 4 亿,凤凰网财经,2024 年 02 月 24 日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有关“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困境。假如蔬菜终端零售者没有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