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 一、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无明确埋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埋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埋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发生率:卫生部规规定 100 病床以下、100-500 病床、500 病床以上分别低于 7%、8%、10%;一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低于 1%、0.5%、0.5%;漏报率低于 20%(三级甲复查要求漏报率低于 10%)。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一样的年份。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不能控制。 三、消毒灭菌原则和消毒灭菌程序:原则为进入人体织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组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洁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洁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医院诊疗器械,为预防感染发生,应根据不同类别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穿透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器材。如手术器械和用品、心导管、移植物、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必须进行严格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经受不住高压时可选用环氧乙烷或高效灭菌剂。灭菌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洁,灭菌时严格掌握灭菌所需时间、温度、压力浓度等影响因素,灭菌中、后应做好效果监测,才能保证使用安全。 2、中度危险性物品:指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材。如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胃肠与支气管窥镜、体温计、口罩、便器、餐具等,必须进行灭菌或高水平的消毒处理,如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消毒灭菌,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用中效消毒剂即可。 3、低度危险性物品:指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接触的器材。如血压计袖带、压脉带、听诊器、床头柜、床单等。需按时清洗洁净,用低效消毒方法即可,只有在明显被污染的情况下才需要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