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操纵讨论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电子时代的降临为文化生产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一系列电子产品的意义突破了技术范畴而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运作。本文试图从双重视域分析电子传播媒介产生的后果:一方面,电子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启蒙意义;另一方面,电子传播媒介又形成了一个隐蔽的文化权力中心。本文具体地论述了这两方面的后果如何在现有的经济文化环境之中展开和运行。 1 现今,人们已经有理由断言,电子时代的降临同时为文化生产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电影,电视,收音机,计算机联网,这些奇妙的电子产品相继问世,为这个世界制造了一阵又一阵的惊喜。呕心沥血的构思,持续不断的实验,不无偶然的幸运发现,人们可以在每一个技术奇迹的背后追溯到种种曲折的故事。然而,现在的情况是――这些技术奇迹已经到了联结为一个整体的时候了。它们不再是某种别出心裁的发明提供一些舒适与欢乐;人们必须意识到,这些电子产品联结为一个整体之后正在深刻地改造社会结构。当然,这并不是轻率地附和种种技术决定论。人们有必要描述的是,这些电子产品的意义如何突破技术进步的范畴而进入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运作。对于文化生产说来,这些电子产品不仅提供了种种崭新的表意系统,同时,这些电子产品还为经济、政治与美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形式。 不论是否将电子产品形成的传播媒介体系视为后现代社会的重要因素,人们都必须承认,电子时代的符号制作规模是印刷时代所无法比拟的。机械与电子技术的合作终于使文化生产具有了工业社会的节奏。如今,人们甚至用”爆炸”一词形容电子传播媒介体系提供的信息数量。或许可以说,霍克海默与阿多尔诺所谓的”文化工业”只有在电子时代才名至实归。在我看来,文化工业的另一个涵义是,文化生产终于汇入了工业生产的逻辑,遵循工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循环轨迹,成为日常性社会生产的一个有机部分。某些历史时期,文化生产是日常现实的一个”他者”――文化生产意味了指向日常现实之外的另一个维度。根据雷蒙德·威廉斯的观点,19 世纪某一个时期的”文化”或者”艺术”曾经扮演市场以及工业文明的对立面;文化或者艺术被遵为物欲横流之世的”人性”守护神。(1)现在,如同工业生产一样,文化生产终于和商品、利润互相认同了。事实上,恰恰是商品和利润维持了电子传播媒介的庞大开支,维持了电子时代不断扩大的符号制作规模。当然,这些文化产品已经进入日常的消费领域。如同种种生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