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企业并购模式因素的理论 [内容摘要]企业并购是一项非常活跃的财务活动,不同企业制度下企业并购行为是各不相同的,无论是业主制、合伙制还是公司制企业都有不同的并购行为目的,而企业扩张的实质就是资本扩张,主要实现形式就是企业间的并购,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效率解释、信息理论、代理问题和市场力量四个方面。 [关键词]并购行为动因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引人注目、最富有争议的论题莫过于公司的并购(M&A)活动了。企业并购作为企业的一种自主经济行为,它的产生和进展有其内在的要求。为了深化探究企业并购的动因,需从企业进展的内在本质入手,从不同企业制度下企业并购行为比较、企业扩张等角度对企业并购行为进行理论溯源,然后再对有关企业并购动因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企业并购的行为分析 (一)不同企业制度下企业并购行为比较 1、业主制企业的并购行为分析。业主制企业是企业进展的历史起点,它的存在是以传统的手工技术和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形态为基础的。由于单个企业主的资本总量是有限的,所以最初的企业起始规模也是有限的,表现为要素投入不足,从而使企业处在要素酬劳递增阶段。要使生产要素组合产生出最大限度的劳动效率,企业必须增加要素投入,换言之,企业必须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而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则需要货币资本的投入。企业只有积累和募集了更多的货币资本,才能获得占有和使用更大数量的各类生产要素的权力。从产权制度和运行机制两方面来看,业主制企业表现出如下特征:(1)产权高度一体化,即所有权与经营权是一致的,或者说产权是高度收敛的;(2)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反映是非常灵敏的,即随行就市的机制非常灵活;(3)其行为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4)企业所有者自负盈亏,且负无限责任。 业主制企业及其运行的上述特征,一方面展示了它在推动生产力进展方面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暴露了它的局限性,即其对生产力的推动是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业主制企业制度功能的这种两面性反映在企业并购强度上,则表现为一个复杂、矛盾的诸多条件的相互整合过程。 首先,从并购动机来看,一方面,业主制企业产权的高度收敛及其由此所决定的利益协调和行为目标的高度一致性,使得业主企业具有较强的并购动机;另一方面,承担无限责任的制度安排又使得企业主对并购企业的风险举动不得不慎之又慎。 其次,业主制企业产权的高度收敛性又使得对经营者的选择缺乏弹性,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