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高校危机管理策略探析 摘要: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新特点、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在危机管理上要树立责任承担和信息公开的理念,构建应急“微”机制,实行新的处理方法,实施新的管理策略,加强师生相关法制、法规教育,以保持校园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危机管理;策略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展、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沟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高校大学生危机事件极易形成网络舆情并导向事件态势进展,假如处理不当,就会影响高校的和谐稳定。为此,探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危机事件的主要特点 1.发生源头广泛 高校微时代背景下,每个学生都是自媒体,都可以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等限制注册微信、微博等账号。每个学生都是信息传播的主体,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随意发布、转发和评论各类信息,各类信息在没有把关的情况下传播,更容易刺激高校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进展。 2.传播便捷、速度快 在纸媒时代,危机事件传播一般要受撰写、编辑、审核稿件,截稿期限等条件限制,一般至少需要一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然而,在微时代背景下,危机事件的传播不受纸媒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账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也可以通过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来分享他人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微博互粉,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展大量粉丝,[1]从而使信息的传播变得非常的便捷和迅速。 3.容易恶化、升级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传播危机事件的主体主要是隐藏真实身份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素养、兴趣、爱好、立场不同,其表现也不尽相同。由于受到不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对危机事件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思考,往往表现出情绪化和感性化,有的学生甚至把这个网络平台作为发泄不良情绪的场所。同时,这个新媒体沟通平台又缺乏监管机制和道德约束,极易为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提供传播的机会。甚至会出现一味谩骂、恶意攻击等偏激、粗俗的倾向,最终导致危机事件进一步恶化升级。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管难度大 当高校危机事件突发后,每个账号用户会根据各自的不同爱好,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把事件内容上传至微信、微博上。由于这些用户注册时基本上是匿名的,他们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地表达个人情感和发泄个人情绪,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