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把学生的缺点当特点看昌黎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郭霞根据职业教育与学生现状,提倡以人为本的“全纳教育”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尊重的平等地位,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长和品行。一、全纳教育理念的提出1、背景依据。20 世纪 9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特别教育当中提出并应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出要接纳所有需要特别教育的孩子,给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平等的教育机会。“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卑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加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2、现实需求。在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在学习的压抑中长大,经历了“失败”的中考,许多学生的文化程度、专业意识、学习品质、心理素养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学校提出全面实施全纳教育的理念。它基于三个层面的涵,相对于学校,接纳所有学生,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对于老师,给予每个学生享有尊重的平等地位,包括他们的优点与缺点;对于学生,要求接纳所有的同伴,理解、尊重老师的劳动,个人融入集体,实现同伴与自我的觉醒。二、全纳教育的重要涵与实施的德育方法(一)基本观点:接纳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1、牢固确立新型学生观——开启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理念。传统的观念将学校看成是培育人的地方,但它夸大了学校的功能,拔高了老师的地位,突出了教育者“施与”的作用。它没有看到学生与老师、与学校这种对等、平等的关系。因而它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在推动当地经济建设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更大的贡献。“进城为创业骨干,入厂成技术能手,回乡是新型农民。”他们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因此,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老师的感恩对象,是社会的宝贵财宝。实施全纳教育首先从转变教育工作者观念入手,摆正与学生的关系;以此作为基点开展教育教学各项活动,让学生享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 2、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颠覆一套学生工作的行为方式。青少年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厌学逃学、翻墙外出通宵上网、吸烟滋事等多有发生,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通常的做法不外乎谈心感化、教育批判,进而纪律处分直至一开了之。有的班主任会紧盯那些个学生,能转化是好事,否则就痛下“杀手”,设法“劝退”。殊不知良好班风不是靠处分开除能生效的,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