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学实效性论文 一、重视发挥老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 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认同教育者所提倡的对社会、对事物、对人生的观念,并内化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中,成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体验、感情的积累和行为的实践才能完成。因此,德育老师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时,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充分发挥老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才能实现德育的效果。现在有的老师不管学生懂不懂,夸夸其谈,甚至有些问题老师自己都没有弄清楚就引进课堂中,致使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克服教学中的盲目现象,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多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增强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当前社会变化对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市场经济中利益突显所引发的金钱观、享乐观等,以及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人际交往的虚拟化等。面对这些问题,德育老师必须在德育活动中及时关注并引发思考和讨论,增强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种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培育学生的进取品质和优良品德。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德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老师从头讲到尾,满堂灌输,教学效果较差。德育课的理论性比较强,所讲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应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中采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以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所以,老师在教案的设计、知识的传授、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能力的训练以及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要灵活多变,采纳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提高教学效果。老师要精心设计疑问,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设疑的问题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问题有新颖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 此外,德育课教学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德育老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组织辩论赛、分组讨论等等,让学生感到德育课不是假大空,的确对自己有帮助。 三、重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德育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进展,发挥学生作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