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胸部 X 线征象(鱼,翻译整理自 radialogy assistant)导言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衰竭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循环高阻抗和液体超负荷 左心室衰竭是最常见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和肺静脉压增加的类型 当左心衰发生时,肺部可见肺血管扩,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和胸膜腔,最后渗出到肺泡导致肺水肿 右心衰通常是因为长期左心衰或肺部疾病导致体循环静脉压上升,导致低垂部位水肿和腹腔脏器肿大 这图说明了心力衰竭时胸部平片可见的一些征象 肺静脉压上升与肺毛细血管气压有关,可以根据后者对心衰的胸部 X 线表现进行分期 临床实践中,这些特征并不一定依次出现,有时不一定全部出现 但可见于一些慢性心衰,二尖瓣疾病和慢性梗阻性肺疾病 表格左边依据 PCWP 的心衰分期,右边是相对应的 X 线表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一期,血流重新分布正常直立位胸片,供应肺上叶的血管较细小,数量较少,供应下肺的较多较粗肺血管床有显著的储备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先前未扩开放的血管可以扩开放,增加灌注这就导致了肺血流的重新分配这是肺血流平衡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血流从下肺重新分配到上肺这个征象的获得需要患者处于直立位,深吸气摄片临床中,当患者仰卧位或半卧位拍片,由于重力的作用,这种重分配现象不易观察到 而仰卧位时,由于重力作用,可能造成一种“重新分配”的假象,这时对比以前的胸片可能是有益的 这是健康人(左)和心衰患者(右)的直立位胸片对比 可以到心衰患者上肺血管增粗增多,同时可见患者纵膈增宽(红箭) 下一个征象:动脉-支气管比 正常情况下,上肺的血管壁伴行的支气管细,比例为 0.85 肺门部位血管-支气管比大致相等,下肺的血管-支气管比约为 1.35 当肺血流重分配时,动脉-支气管比例在上和中肺增加 最佳观察部位在肺门 这图的患者有新增扩大和肺血重分配,上肺血管直径>3 毫米,而正常为 1-2 毫米 注意肺门部位动脉-支气管比例增加(箭) 第二期,间质水肿 心衰第二期的特征为肺间质和支气管周围渗出,由于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所致 当液体渗出到外周小叶间隔,我们能看到 Kerley B 线,或间隔线 Kerley B 线是肺外带近肋膈角区域 1-2 厘米长的水平线,这些线垂直于胸膜 红箭所示为 Kerley B 线 当液体渗出到支气管周围血管间质,可见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套征),观察血管也变得困难(肺门雾征) 右侧的片为心衰患者的胸片,可见肺血管直径增加,但因为血管周围水肿,分辨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