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1)—(3)题。(8 分) 山亭夏日高骈①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苏舜钦②别院③深深夏簟④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 ① 高骈:唐末大将,爱好文学。 ②苏舜钦:北宋诗人,曾因遭诬陷被革职。此诗作于其罢官后隐居苏州期间。 ③别院:正宅边的小院。④簟(diàn):竹席。(1)从诗歌体裁看,两首诗都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1 分)(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两首诗都写夏日之景,高诗着眼“山亭”,苏诗着眼“别院”,虽然所写景物有同有异,但都写出了夏日的清静优美。B.两首诗都写到“树阴”,高诗的“浓”、苏诗的“满”等词语都从侧面突出了树木的葱绿繁茂,写出了树阴带来的阴凉。C.两首诗都写到“帘”,高诗写微风下“帘动”情状,在诗中以动衬静;苏诗写透过帘看到石榴花开的景象,突出花的明艳。D.两首诗都从不同感官角度写景,高诗从嗅觉角度写满架蔷薇的芳香,苏诗从听觉角度写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3)两首诗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 (4 分) 13.(1)七言绝句(七绝、绝句)。(1 分)(2)D。【解析】“觉”解为“醒来”,选项中“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理解不正确。(3 分)(3)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出了对夏日美景的喜爱。共 1 分,意思对即可。12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共 4 分,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12.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7 分)怀渑池寄子瞻兄① 苏辙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曾为县吏②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③驴嘶。注:①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1056 年,苏氏兄弟赴京应试,“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1061 年,苏轼苏辙均制科入第。是年 11 月,苏轼赴任陕西,苏辙别后想到兄必经渑池,于是作诗寄兄。苏轼和诗作答。②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后因考中进士,未到任。③蹇(jiǎn):跛脚。①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辙诗首联饱含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怕”字更道出一种无奈之感。B.“人生”两句写出苏轼看到鸿雁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