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与其应用远华 金河 思菊 道明 明忠 摘 要 水分生产率反映水量的投入产出效率,是节水灌溉与高效农业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讨论了水分生产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指出了水分生产率在我国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水分生产率 作物水分生产率 灌溉水分生产率 水分生产率 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地采纳“水分生产率”来衡量水资源利用状况或灌区的用水管理水平。但由于问题不同出发点不同,采纳的分析计算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误解。所以,我们有必要把水分生产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用途搞清楚。 一、水分生产率概念 1.水分生产率 水分生产率指单位水资源量在一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所获得的产量或产值,单位为 kg/m3 或元/m3。它是衡量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用水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综合指标。狭义的水分生产率还有作物水分生产率和灌溉水分生产率。作物水分生产率指作物消耗单位水量的产出,其值等于作物产量(一般指经济产量)与作物净耗水量或蒸发蒸腾量之比值。灌溉水分生产率指单位灌溉水量所能生产的农产品的数量。 2.水量平衡描述 水量平衡是指一定时段测算区域上各项收支水量相等。 (1)入流量:指流入计算区域的所有水量,包括降水、灌溉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入量,其值为毛入流量。净入流量为毛入流量加上计算区域地下水、土壤水等储水量变化量,假如在某一计算期,计算区域储水量减少,则净入流量大于毛入流量,反之,则净入流量小于毛入流量。 (2)可利用水量:在净入流量中,扣除下游计划用水量,均为本区域可利用水量。由于总有部分水量不可利用或调配,区域消耗水量只占可利用水量的一定比例。 (3)消耗水量:消耗水量指区域的水使用后或排出后不可再利用。它是水分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人们所关注的水分生产率正是指每单位消耗水量所获得的利益。水分消耗的途径包括作物蒸腾、水分蒸发,流入海洋沼泽、咸水体或其他无法利用或不易利用的区域,被污染后不能再利用,合成植物体等。显然,水分消耗有符合人类目的生产性消耗和与人类特定目的不一致的非生产性消耗。高效用水也就是要减少这种非生产性消耗。 (4)出流量:指区域没有用于消耗的那部分水量,包括调配水量与非调配水 量。调配水量指根据政府部门或水管理单位的水权、水法等法规规定的必须分配出来用于下游各部门以与本区域非灌溉的那部分水量,如养殖、环保等;而非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