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标准) GB/T 16159-2024国家技术监督局 2012-06-29 批准、发布,2012-10-01 实施[1] 。这个基本规则,是在 1982 年开始草拟,并于 1984 年 10 月经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批准发表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订而成的。在制订和修订过程中,参考了过去各方面个人和集体草拟的正词法规则,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来出版的各种拼音读物,各种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并以词为拼写单位的词书,各种信息处理用的汉语拼音分词 连写 的实践经验。同时,还广泛听取了各方面人士的意见,邀请教育界,出版界,信息界和语文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并与有关单位协作,进行了 10 万多词的拼写实验。折叠编辑本段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折叠适用围本标准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容包括分词连写规则、人名地名拼写规则、大写规则、标调规则、移行规则、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等。为了适应特别的需要,同时规定了一些变通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文化教育、编辑出版、中文信息处理与其他方面的汉语拼音拼写。折叠规性引用文件标准以下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834 标点符号用法GB/T28039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拼音方案》(1958 年 2 月 1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1984 年 12 月 25 日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发布)折叠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词(word)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汉语拼音方案(scheme for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 年 2 月 1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方案采纳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正词法(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orthography)汉语拼音的拼写规与其书写格式的准则。制定原则1 . 本标准是在《汉语拼音方案》确定的音节拼写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的词的拼写规则。2 .以词为拼写单位,并适当考虑语音、语义等因素,并兼顾词的拼写长度。3 .按语法词类分节规定分词连写规则。总则1.拼写普通话基本上以词为书写单位。例如:rén(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