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之初探 [摘要]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努力实现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必须有效开发和利用数学学习资源,创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平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进行探讨。[关键词]初中数学 开发和利用 数学学习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学生的兴趣、喜欢的种种活动等等外在因素,在教学上有效开发和利用数学学习资源,设计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和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各种活动方案,创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一、有效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创建主动探究的平台教材的编写有它的基础性和普遍适用性,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区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环境、亲身经历、兴趣爱好等等因素,对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变通,以他们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教材的“开发”有 两层含义:一是从“无”开发出“有”;二是从“有”变通出“新”。例1 九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全等”一节的学习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创设这样的情景:“老师刚刚不小心打碎一块三角形玻璃,它碎裂成如下三块。现要重新配置,请同学们帮老师出主意,要带哪块去,才能配置出一模一样的玻璃出来?”学生一听到这个关于现实生活的问题立即有了兴趣,主动参与,纷纷动手画起来。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选①、选②、选③的都有。我立即请学生相互之间换位置,分成三大阵营,进行辩论,教师从旁指导。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投入,主动思索,大胆发表观点,提出质疑,同时又谦逊的听取他人的想法,反思自身观点的不足之处,并作出客观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例2 九年级数学(上)“中点四边形”的课题学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