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轻工业调查报告 建国前,石家庄市的轻工业行业只有卷烟、酿酒和日用化工等几个手工作坊,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未能形成工业生产体系。建国后,市政府根据“进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对私营工商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扶植政策。到 1953 年,相继建起了石家庄酿酒厂、石家庄市植物油总厂(石家庄市油脂化工厂前身)、地方国营风行搪瓷厂(石家庄市搪瓷厂前身)、石家庄卷烟厂等一批国营工业企业,奠定了石家庄市一轻工业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通过公私合营,又陆续建起了部分陶瓷、玻璃及印刷企业。1958—1959年又相继增添了造纸、灯泡和轻工业机械等行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7%。60 年代,除先后新增了合成洗涤、牙膏、罐头、酒精、玻璃、汽水饮料等短线产品和空白行业外,经济调整时期下马的保温瓶、糠醛等产品和行业也相继恢复了生产,老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1966 年,石家庄市热水瓶厂石英玻璃管的投产,填补了华北地区石英管生产的空白。到 1969 年,全市一轻工业总产值达 4400 万元,实现利润 445 万元,拥有固定资产 1736 万元。至此,一轻工业已初具规模。70 年代,一轻行业绝大部分企业摆脱了过去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逐步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1973 年,筹建了全省最大的现代化日用机械企业—石家庄手表厂。同年,组建了石家庄市第一轻工业局。对全市一轻工业实行专业化管理。70年代,整个行业的固定资产纯增了 3360 万元。1979 年,实现产值 1.08 亿元,利润954 万元。至此,石家庄市的一轻工业,已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80 年代,全市一轻工业走向全面进展的黄金时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产品产量稳步提高,且新产品不断增加。1984—1990 年,全系统进行的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为整个行业新增产值 28162 万元,利润 4707 万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采纳先进的设备,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1973 年,全市一轻工业产品只有 97 种,到1990 年,已进展为 33 大类,400 多个品种。改革开放给石家庄市一轻工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5 年,全行业完成工业产值 32040 万元,实现利润 1971 万元,税金 7849 万元,分别比 1977 年增长80%、148%和 25%。1990 年,全系统共拥有职工 123443 人,固定资产原值20747 万元,净值 13774 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19617 万元,利润 1362 万元,税金2618 万元。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