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生体育锻炼论文 1 讨论对象与方法 1.1 讨论对象 宿迁高师是宿迁地区小学和幼儿园师资培育的基地,主要生源为初中起点的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育模式。本文以宿迁高师为例,调查和分析当前高师生体育锻炼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高师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建议,以此来促进高师生健康素养的提高。 1.2 讨论方法 在《2024 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设计高师生健康素养问卷,选取样本在 6 个系部 80 个班一至五年级中采纳分阶段分层次抽样,抽样尽可能选取层次、类别、数量接近的有、无锻炼者,共计 600 名高师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 600份,有效问卷 586 份,有效回收率 97.7%,经统计有、无锻炼有效问卷比为 0.98:1。问卷设计分两部分:一部分对高师生锻炼基本情况调查,包括锻炼时间、频次、内容、方式、负荷等。另一部分调查内容包括高师生健康素养 3 个方面:(1)基本知识与理念,包括正确理解健康概念、安全献血、精神卫生、急救、血压、脉搏、体温正常值、防治艾滋病、癌症早期发现、劳逸结合、对四害传播疾病的认识等(11 项);(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包括正确洗手、正确刷牙、食品安全、合理膳食、饮水安全、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交通安全、控制体重、对镇痛剂、止疼药的理解、吸毒对健康有危害、健康体检等(12 项);(3)基本技能,包括紧急医疗救助拨打电话、看药物说明、煤气中毒的急救、测量脉搏、抢救触电者、火灾时安全逃离、认识易燃、高压等标识、测体温等(9 项)。共计 40 题。正确回答 80%及以上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调查对象视为具备健康素养。 2 相关概念 2.1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指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的体育锻炼实践形成的具有积极的、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定势和思维模式。根据我国体育人口划分标准:每周参加锻炼不少于 3 次,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不低于 30 分钟,且符合自身体质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负荷强度,同时满足上述条件者,则确定为体育人口。根据这一界定,本讨论判定有无体育锻炼的主要标准为:(1)有无一定的锻炼时间和频次;(2)有无相对固定的锻炼内容和方式;(3)有无明确的价值取向,能否积极主动参加;(4)是否成为日常生活中相对稳定的一种行为方式,从体育锻炼中接收到良性信息反馈,获得愉快的运动体验。 2.2 健康素养衡量标准 健康教育界对于衡量具有健康素养特征的标准是根据美国国家健康教...